当前位置:重要关注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发起成立“服务型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发布时间:2016-01-08  来源:

经过一年艰苦细致的筹备工作,由我会牵头发起的国内首个以推动服务型制造为核心任务的产业联盟——国家服务型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在京成立。
该联盟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的支持下,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牵头,联合软通动力、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包测试、广东盈方创投、赛伯乐、新理益、中科电商谷园区、广东北航等40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校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倡议成立。
会议邀请了来自西南交大的孙林夫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教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武文生及中科电商园区副总经理王澜,并组成了联盟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新常态”下的制造业之“踵”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些新的趋势、特征和压力。GDP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单纯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新常态下,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销售模式、组织形式、产业形态等也都将产生颠覆性变革。生产方式由大规模标准化向规模化小批量定制方向转变;生产则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新特征;产业过程更加自动化、去中心控制化,设备、工具和个体更加具有合作性。
面对新常态所带来的一系列全新挑战,作为制造业的前沿阵地,高新区、经开区等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区首当其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国制造,这个曾为中国经济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中流砥柱究竟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中国最高决策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问题,更是那些产业集聚区的管理者们需要直面的现实困境。
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很多产业集聚区的模式是“堆集”而非“聚集”——聚集是符合产业发展内在逻辑的产业链整合,堆集则是依靠所谓优惠政策,通过陈旧的招商引资方式“搬过来”的产业。这种产业其链条不完整,缺乏内在活力,在新常态冲击下更是无所适从。
应运而生 生逢其时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为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和变局,国家服务型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生逢其时。履新的联盟秘书长、智汇谷科技CTO周宁博士表示,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的一次深刻变革和升级。李克强总理签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孙林夫教授则认为,我们的制造业体量很大,但服务业很弱小,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今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模式。
泰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王昌林主任、东莞市长安镇党委委员叶庆祥博士以联盟观察员单位代表身份出席。
王昌林对联盟成立表示祝贺,并向与会者宣传推介经开区的投资环境并发出诚挚邀请。他表示,“泰州也处在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节点,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推动转型升级的完成。”
叶庆祥博士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长安镇前三季度GDP增速为10.8%,而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幅超过了100%。叶庆祥说:“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将出现市场自发的爆发性增长。作为产业聚集区,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应对生产线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过程。”
“联盟的核心任务正是面向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区,整合优质的工业服务能力和资源,形成服务体系,建立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科研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传递优秀的工业服务能力,为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周宁博士表示,联盟成立后,将通过产业智库服务和产业协同服务,拓展服务渠道、优化产业环境,推动模式创新,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服务型制造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关闭
科促会官网